NEWS

最新消息

2024.10.16
/
遊戲幣
遊戲點數業的前世今生─2─研究

撰文者/游上逸會計師

 

研究

 

遊戲點數業的稅務挑戰主要圍繞一個核心問題:遊戲點數商(簡稱「幣商」)的交易性質究竟是「買賣」還是「搓合」?

 

這兩種模式的認定,可謂一念生一念死,大幅地影響了稅務處理的結果:

  • 「買賣模式」:以交易「總額」開立發票,幣商被視為買賣交易的主體,須對所有進出貨(遊戲點數)負責,如同傳統生意的買賣,賺取的是「買賣之間的價差」。此模式下,幣商必須遵循稅法的基本原則買時應取得進項發票,賣時則須依銷售總額開立銷項發票。
  • 「搓合模式」:以交易「淨額」開立發票,幣商被視為買賣交易的媒介,本質上與證交所或虛擬通貨交易所無異,旨在提供買賣雙方搓合平台服務。具體來說,幣商透過「為遊戲點數買家/賣家尋找匹配的賣家/買家」,促成兩者間的物流(點數)與金流(法幣)的流通來賺取「搓合手續費」。此模式下,發票僅需依手續費淨額開立,這通常只占總額的1/10,極大地降低了稅負。

 

此外,若按「買賣模式」處理,幣商尚須對大量個人玩家的收幣行為取得發票或申報個人一時貿易所得,但在實務上這無法做到。反之,若以「搓合模式」認定,幣商則轉型為服務提供者、仲介者,不須再為左手無法取得進項發票、右手須按收款總額開立銷項發票所迫。

 

稅務策略與研究方向

在深入理解了交易本質後,幣商要想符合稅法規範,佐證及維護「搓合模式」的完整性就成為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在以下面向進行縝密的研究與思考:

  1. 交易實質面:研究金流、物流與資訊流的整體架構,以及遊戲公司、平台、玩家間的關係,並考量金流公司費率、點數兌法幣匯率等關鍵因素。
  2. 產業背景面:分析遊戲點數業的發展現況、法院判決案例、相似產業的稅務解釋函令,及稅務稽查的實務案例,如以人頭公司逃漏稅的操作、透過大量個人收付款躲避查緝,以及個人被查稅後因脫產而被管收的案例。
  3. 實務運作面:檢視遊戲點數買賣家的習性、平台的廣告通路、機制與限制,分析發票的開立方式、時間點、金額、兌獎及給予方式如何符合稅法要求。
  4. 搓合系統面:從稅法的觀點來評估搓合平台的設計與使用是否具備合理性,並確認交易記錄的內容、軌跡能符合稅法的預期。
  5. 交易時間差與庫存面:針對買賣間的時間差與幣商庫存提出合理的解釋,並確保其商業實質與稅法原則無背離。

 

透過廣泛的研究與實務經驗,我們深刻地理解了遊戲點數業的運作,也逐漸完善了專為該產業所設計的稅務架構—GPTS(Game Points Tax Structure。此架構試圖在適法性與商業合理性的基礎上,為徵納雙方找尋可以接受的平衡點,這一解決方案能使幣商在高度不確定的稅法環境中穩健經營。